宝妈:我家小二宝马上要一岁半了,和他真的叫做朝夕相处每一天。从他呱呱坠地到满地欢快的爬、再到如今满屋子快速的跑,我看着他一天天的成长,一天天的变化,虽累但幸福的无以伦比。
都说老大照书养,老二照猪养,相对比当年大宝同时期的战战兢兢不知所措,小二宝的成长我倒真的是淡定了许多。当年大宝身体有些孱弱,总是头疼脑热的生病;彼时的煎熬、整夜整夜的睡不着,如今还历历在目;小二宝的身体就棒了许多,而且感个小冒,发个小烧,拉个稀,出个疹等等小宝宝常见的情况,我也总能熟稔的应对。这既是经验值,也是个人心态成熟的一种必然结果。
但是不管是大宝还是小二宝的成长中,有一句话是我以及我的家人都不能说的,遇到熟人或者外人无意中提起,我也会立即给予纠正。什么话?对,就是很可能不经意间或者开玩笑似脱口而出的这句“妈妈不要你了”。
这几种情况下,“我不要你了”最容易出现:
1、身心俱疲,宝宝偏偏生龙活虎或者压根儿不听话时……
试想一下,看护了宝宝一天,陪他上蹿下跳,陪他哭哭闹闹,他睡觉了妈妈还要整理家务、个人卫生、洗洗涮涮等各项细琐的工作,还没有忙完,小家伙就已经又睡醒了,继续活力四射的释放着他的朝气,可怜的妈妈却只好再次重新和宝宝“疯玩”在一起。
谁都有疲倦的时候,可是宝宝却偏偏继续闹人,这时是对妈妈最大的考验,要么蔫了,要么气冲丹田,直接吼了出来:“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!”
2、和宝宝嬉戏玩闹时,也许只是为了逗弄宝宝……
和宝宝在一起玩的时候,只要妈妈投入进去,哪怕仅仅是玩一片树叶,宝宝都会玩的不亦乐乎。前两天下午,我和我家小二宝在小公园里玩了大半天的树叶,捡起来,摆一摆,吹一吹,他开心极了。
当时旁边有位奶奶带着孙女一起玩,奶奶想要回家了吧,孙女却一直笑嘻嘻的看着我们,想要参与进来一起玩。奶奶很快就着急了,一边快速的离开,一边大声嚷嚷:“好了,你跟阿姨和小弟弟走吧,我们不要你了!”
小姑娘闻言立即花容失色,收起灿烂的笑容,惴惴然的朝自己的奶奶跑去,奶奶一脸得逞的喜悦。
3、二宝家庭,两个孩子之间不经意的存在比较……
我家大宝、二宝各有特点,且年龄相差7岁,两个孩子根本没有可比性。即便是7年前的大宝也是像小二宝这样的年龄一路成长,但那个时候我的精力、我的阅历也是不能和现在的我相同。所以,这个世界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,也没有相同的两个孩子,哪怕是两个孩子相同的妈妈,也会因为时间的变化而存在个人的各种变化。只能说,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,每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心头肉。
可是,很多二宝家庭,会不自觉的拿大宝、二宝之间进行各种横向、纵向的比较,尤其是当着两个宝贝的面儿,总结出各种两个宝贝的不同。其实,长此以往,就是在无意识的给孩子贴标签,除非是特意为之,否则真的会得不偿失。
而这种不经意的比较,更多的事实是大人往往说完之后并不走心,却让孩子心中惴惴不安的认为,“是不是我不足够好,所以妈妈不喜欢我,才会总是在我们兄弟姐妹间比较呢?”
4、家里人尤其是老人,为了达成某种目的……
最为悲哀的是,家里人把两个孩子比较来比较去不说,还要在大宝面前说:“你妈妈有了二宝,就不喜欢大宝了”;转头又在二宝面前说,“看哥哥(姐姐)多棒啊,你妈妈不要二宝了,只要大宝。”
说者无意,也并非特意搬弄是非,很多时候更是怒其不争的想要两个孩子都好,但往往却忽略了听者有心,两个孩子在这样互相用自己的短板去对比对方的优势之后,除了更加不自信之外,还能怎样?
5、外人无心的逗弄……
外出游玩,难免在带孩子陌生的环境中。人群中偏偏就会有好事之人,一边逗弄着小孩子,一边嘴不留情:“你妈妈走了,不要你了!”“妈妈怎么不和你一起呢,是不是不要你了?”“我把你抱走吧,不要妈妈了!”……诸如此类的话,不经大脑脱口而出,其实并没有什么准确目的或由心而生的恶意,只是看着小宝宝哭、小宝宝着急的样子,觉得很可爱罢了。
快带着宝宝远离这些人吧!他们的嘴瘾是过了,可怜却给自家宝宝带来了多少心理的阴影!
在我家里,不管我当时在做什么,只要听到“妈妈不要你了”这样的话,不管是谁说的,也不论是说给大宝的,还是故意逗弄小二宝的,我都会第一时间出现在孩子面前,拥抱他,大声告诉他:“妈妈爱你,妈妈永远都不会不要你!”
这句话,很多人脱口而出并非本意,也许只是一时的无奈之举,希望孩子知道害怕,懂得珍惜,更加听话。
其实,这句话,说多了除了离间了母子亲情,让孩子与家长心的距离越来越远之外,没有任何意义;说少了,暂时带给孩子了震慑,但同样带给了孩子更多的忐忑不安。
作为妈妈,本应是宝贝心中最坚实的后盾,他成也好败也罢,妈妈永远对他不离不弃,爱护有加,妈妈永远爱他!这种爱,应该是没有任何条件的爱,是充满智慧和温暖的爱,是能够正确引导孩子前进的爱;而不是靠一句赌气的“不要你了”来威慑孩子的爱! |